券商資管規模超11萬億 資產證券化嶄露頭角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15-12-25
2015年是資本市場跌宕起伏的一年。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資產配置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這一年,券商資管規模已超過11萬億,比2014年增長3萬億,增幅40%。集合、定向、專項三類產品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以資產證券化(ABS)為主的專項資管計劃增幅最大,達239.17%??梢哉f,資產證券化正成為券商資管角逐的主戰場。
這一年,雖然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仍占最大比例,但以定向通道業務提升規模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雖然一些小券商還沿用通道為主的打法,但有實力的大中券商已在謀求業務結構調整,力求提高主動管理能力,逐步向主動管理模式轉型。
主動管理規模翻倍
11.1萬億,這是券商資管截至今年10月末的資產總規模(11月底的行業數據及排名尚未披露)。
從規???,券商資管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資管版圖中占了1/3。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32.69萬億元,而券商資管約11萬億。2015年,券商資管11萬億的總規模比2014年的7.9萬億增長了3萬億,增幅達40%。其中,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規模翻倍,專項資管計劃增長最明顯。截至2015年10月底,券商集合資產規模1.46萬億元,較2014年末的6554.5億元增長了123.08%;定向業務的增幅較為緩慢,較2014年末的7.25萬億增長31.13%;專項業務發展迅速,規模1243億元,比去年增長239.17%。
從分布看,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仍占最大比例,通道類業務行業平均占比約76%。
近年來,券商資管在制度創新和監管放松的重要契機下,通過業務創新和服務對象創新,實現了資產管理規模和收入的快速增長。但是,隨著業務規模的迅速增長,業務結構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越來越突出,主要體現為主動管理業務占比較低、業務結構不平衡、收入結構不合理。
目前,主動管理在券商資管業務中平均占比24%。但多家排名靠前的券商資管表示,資產管理業務以通道業務提升規模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因此,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券商資管著力“去通道化”,著手進行業務結構調整,發揮自身在投資管理、產品設計、業務協同等方面的優勢,逐步向主動管理模式轉型。
從具體情況看,有實力的大中券商力求提高主動管理能力,而一些小券商還沿用通道為主的打法。前三季度總規模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信、申萬宏源、華泰、國泰君安和華福證券。其中,華福證券就是靠通道業務取勝,擠進前五,但主動管理能力較弱,業務占比僅3%。2015年資管總規模達百億以上的券商中,主動管理業務占比最高的仍屬東證資管。廣發、國泰君安、齊魯、中銀國際等券商也紛紛發力,均有超過300億規模的增長。
角力資產證券化
2015年,證監會主管的資產證券化業務迎來政策春天,成為各家券商資管角逐的主戰場。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先進的金融技術,在盤活存量資產、降低融資成本、調整財務結構、降低融資門檻等多有較大優勢,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對實體經濟有較大支持作用。
今年以來,券商、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已發行百余只ABS產品。截至10月底,券商資管的專項資產計劃規模1243億元,比去年增長239.17%,其中大部分是資產證券化產品。
目前來看,恒泰證券發行規模在券商中排名第一,其業務主要由投行承擔。而券商資管中,國泰君安資管的規模位居首位。國泰君安資管自2013年起布局資產證券化,在創新型資產證券化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如“國君資管恒信1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以信托受益權作為基礎資產,實現了證券業ABS領域金融資產的證券化,為業內首例。今年以來,國泰君安已發行7只資產證券化產品,產品規模達119億元,數量和規模都在業內領先。已發行產品中的基礎資產涉及信托受益權、高速公路收費權、兩融債權、融資租賃債權等。
12月,齊魯資管也連發3只資產證券化產品,未來還會把業務重點放在融資租賃、兩融債權、旅游文化、交通運輸以及優質企業的應收賬款上。
專注主動管理的東證資管也較早介入資產證券化。自與阿里合作發行首只小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以來,東證資管將資產證券化視為產品線上的重要一環。
公募業務漸成規模
自兩年前大集合資管計劃被停之后,存續中的產品合同到期自動終止,券商資管只能發行100萬門檻以上的小集合資管計劃,產品線受到限制。因此,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便成為券商資管擴展產品線、豐富客戶結構的重要方式。目前,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有9家,今年以來發行的產品也已初具規模。
今年一些券商修改存續期的大集合產品合同,擴大投資范圍,且可以重新打開申購。這一做法曾得到監管層默許,但近期又遭禁止,導致大集合產品沒辦法繼續擴大規模。
公募業務成為券商延續主動管理能力的主要方式。目前,擁有公募基金資格的9家券商資管分別為:東證資管、浙商證券、華融證券、山西證券 、國都證券、渤海證券、東興證券、中銀國際和北京高華證券。這9家已有5家發行公募基金,規模共計278億元。從規模排名看,首家獲批該資管的東證資管產品發行數量最多,其次是華融證券和浙商資管。數據顯示,東證資管已發行公募基金15只,規模超過200億。
上述券商公募基金總規模并不包括近期還在募集中的浙商匯金轉型升級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等未發行完畢的產品。此外,長江證券 、財通證券、華泰證券 三家券商的資管子公司也在申請公募基金資格,目前正在審批中。
業內人士表示,券商發行的公募基金產品會更重視絕對收益,排名考核壓力較小,承接券商集合管理的思路。